软装供应链被企业称作最大痛点
2017/11/09 09:29:25
3936浏览

在淘宝和天猫关于家装的详情页上,明确划分了住宅家具、家装主材、灯饰五金、全屋定制、装修设计五大类,甚至也有家居家纺的单独分类,却没有“软装”这一品类的区分,这说明了软装行业的一大问题——大家的量都比较小,这恰恰也反映了软装供应链难整合的理由。

光软装供应链方面,就存在三方面的“陷阱”

软装既包括饰品、四件套、窗帘、灯具,还包括部分定制家具产品,它所涉及到的供应链“巨长无比”。再加上软装的非标准化和个性化、定制化属性非常强,它不光产品品类非常丰富,并且在各个细分品类上还存在不同的商家。这看上去似乎是软装行业的“福祉”,但事实上这恰恰呈现了行业三大方面的痛点:

1)产品链条太分散,软装企业没有足够的话语权。目前,软装行业整体而言均未实现规模化发展,但不少细分品类如对应的家纺、家具等已经涌现出了不少上市公司。软装企业本身所覆盖的品类非常多,所有订单产品加起来的体量要想养活一家公司并不难,但要想让每个细分品类都能找到对应的、稳定的多个供应渠道,其实并不具备足够的话语权。

2)供应商供货不稳定。房盒子从多位软装从业人员的口述中了解到,供应商在产品供货上极易出现问题,这种问题不仅出现在小型供应商身上,也在大型供应商的供给上得到了体现。

大的供应商往往更愿意让自己的经销商售卖产品,而不愿意降利让软装企业代为销售。就算谈成了合作,他们也会出于保护现有经销商渠道的理由,稍微在产品方面做一些区分,比如变更一下型号和款式等等。但由于软装企业本身的话语权较小,在实际接触过程中,大的供应商有时会出现产品停产、限款、提价等问题,这就导致软装企业经常处于被动状态。

3)产品质量不稳定。另一方面,小型供应商虽然更愿意与软装企业合作,但是在产品方面往往会带来质量不稳定的问题。比方说,其打样的产品质量不错,但批量生产之后的产品本身经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。

再加上大多软装企业的人力、物力和财力并不雄厚,不太可能在多个城市都自建仓库,并对每一样产品进行单独检查。因此,这批产品的问题往往是在已经送到消费者家中之后,由于用户投诉才被暴露出来。而那时,为时已晚。

上面所说的这些“陷阱”,无论是哪一种,对于软装企业都将是一次大的“打击”。因为很多软装公司主推的是软装套餐,而每个套餐的产品搭配和整体风格是提前确定好的。一旦供应商方面不出货,软装公司的套餐就没有办法实施,相应的产品推广、产品介绍、产品系列和产品培训只能重新更换,而且还会给销售人员的签单和交付造成致命的打击。

事实上,这种情况并不罕见,由于软装品类非常多、产业链条极长,这种产品更换的例子几乎天天都会发生。由此看来,软装企业的供应链整合之路还任重道远。

 

分享到:
上一篇: 软装趋向智能,家装趋向VR
下一篇: 消费升级,互联网软装蝶变

申请入驻

×